2010年1月10日 星期日

「當你購買一台Prototype,就為都市多種一棵綠意。」

「當你購買一台Prototype,就為都市多種一棵綠意。」

Prototype的設計原意不僅是改善都市環境的市容,

而是希望成為人、科技、自然的連結點,

人需要科技,在都市內移動,使用自己的交通工具,

也需要在環境中能夠看到自然,接觸自然。

Prototype不僅是以停為設計的概念車,

而是在停的同時,成為自然環境中的一部分。

是停車架也是花圃的設計,

不僅是在停車架上面種植花花草草。

而是當每一輛Prototype被使用,都對應了一個屬於它綠地備散佈在都市中。

騎乘姿勢



 比較接近檔車的騎乘姿勢




做比較後面 類似趴騎




 接近速克達的騎乘方式 較接近坐姿




原則上第一個是採用的


2010年1月9日 星期六

關於「科技依附於自然」修正

針對這個概念做調整,

概念是從都市規劃出發,

可以說是尋找自然與科技在都市中的平衡點,

更實際的說,就是綠化佔的地跟公共設施的衝突,

在都市中土地寸土寸金,

在勢必大量停車位空間與綠化都市的指標如何抉擇,

我的概念就在這,

「一坪綠地專案」

透過設計在都市中大量使用的機車成為以收納入花圃上對應的停車空間,

不單只是在停車位上擺花圃,

或是在花圃旁畫停車位,

而是「既是花圃亦是停車空間」。


所以講科技依附於自然可能有些誇張,

或許應該說是,「科技與自然的平衡點」。





隨著車子使用的增加 都市也更綠化

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車與環境的關係

車與環境的關係:「科技依附於自然」






















一坪綠地:

半坪的花圃:平時是種植植物的花圃,可在路旁搭起一座綠牆,背面是停車空間。
半坪的概念:以停為設計原點的機車,是科技與環境的橋梁,是一個以依附綠地而生的概念。


整個來說透過與環境的關係,為「以停為原點出發」的設計找到了有意義的目的。
停,在這裡不是創造新的都市規劃,又一座很特別很未來的停車場,
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讓停車,成為綠地的一部分。



車體形狀主視覺是從側面規劃,在摺疊的模式使前後輪並行,造型呈現寬扁,可以完全貼合花圃的背面。展開後摺灣的轉折點主要是為了配合人騎乘與車的三個接觸點。



問題:

在停放方式以「科技依附於自然」為主軸,目前提的是綠色圍牆的概念,
優點在於是可以延伸排列,適用於道路兩旁。

在此遇到的問題是,理論上因應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最佳停車型態出現,
是否要考慮多種可能提出不同的模式,或者就單一明顯的問題最改變?





概念再整理:


刻畫中的未來

在不久遠的2015年,政府以都市綠化為目標與車商合作開發一型以停為概念的單人交通工具。
在「科技依附於自然」的原則之下,「一坪綠地專案」以車廠設計車體,政府規畫停車空間,讓每台出廠的交通工具都能夠有對應的「另一半」。


一坪綠地專案


強調人與自然的共存共榮,每片規畫出來的綠地,都是由一半的自然以及一半的科技完成。
實行上:由政府主導都市規劃,配合合作車廠設計機車相對應的停車空間,並賦予率化的重要任務。

第一階段:「綠色圍牆」將停車架設計成花圃,面向道路兩側,種植善於集塵、淨化空氣的植物。可由單體做延伸至適當長度,花圃的背後則是車架停放空間,收於花圃內的車體,不只在視覺上完全貼平於車架,亦可以在雨天時受到車架的保護。此為設計交通的「終點」。

第二階段:「綠色生活圈」以居家附近的公園為圓心,在公園四周放置車架,拓展綠地的範圍,以及落實居家生活圈停車規畫,是設計交通的「起點」。

第三階段:「綠色都市」為計畫的最後階段,落實第一及第二階段後,完成一般都市交通的起終點設計,最後將計畫以「Prototype」原型車授權給市場製造符合規格不同型態的機車以符合民眾不同的需求。




專題短程時間表:


1/08 車體及車座3D草圖
1/09
草模
1/10
草模
1/11
草模
1/12
上課 草模完成 3D模型
1/13
版面 3D Rendering
1/14
版面
1/15
發表
1/16
發表



問題:

1.想請教老師過去做機車模型的過程
2.由於時間很緊迫,怕會做不完,東西又不小,希望可以早點動工。
3.發表因為談及與都市環境結合,是否需要做一個小比例的街道展示。
4.因為現在車體都還不算進入設計,只有一個大概,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車體展1:1結構模型不做外型,但用2D手繪或是3D蓋車體外型,另外做縮比例的街道模型展示結合過程。

2010年1月6日 星期三

Target 2015

刻畫中的未來:

距今不遠的2015年,都市規劃不在限於建築及公共設施,進而觸及到在都市中奔馳的私有交通工具。機車,具備環保的電力驅動以及高度靈活特性,仍然是都市內中短程首選的個人移動工具。也因為其價格較低,普及率高,造成被認為是影響都市規劃的十大障礙之一-停車問題。因應此問題,政府開發一輛以”停”為概念的摺疊機車,設計停車狀態能夠具備統一的美觀、方便停放、牽車、拖行。並且在具充電功能的停車機座提供費用減免優惠,不僅提高民眾購買意願,也讓使用者更樂意將車好好停入規畫好的車位中。而這台改變都市環境的概念機車,名為「Prototype」。

概念:

設計機車的「停止狀態」,意味著更美觀停車模式、更方便的牽車過程以及隨人移動的拖行可能。

詳細概念:

1.刻畫未來的概念:

解決問題很難單靠設計,設計的背後往往也需要很多的其它因素支持。解決環境,設定以政府的角度出發,以大量、統一以及周邊提供的優點作為概念的前提。

2.不同的摺疊模式:

使用摺疊機構並不是單純的改變體積,而是考慮到牽車停車與騎車的不同操作需求,從人因及操作設計,設計屬於機車方便停車的模式。

3.設計以停為原點

停可以說是車的原點,不考慮人騎的因素的初始狀態;騎是一個過程,終究會回到停的模式,並從停再出發。因此在摺疊機構中,反而以停的模式展開變成騎的模式。

4.與環境的結合

因為設計的是停的模式,因此在收摺狀態中考慮與環境-停車的結合思考。在停車模式中以「卵」的概念呈現,將與人結合的各部分收藏於外形之下成為一個完整的形狀,並且結合停車座立於路邊,猶如一個個儲存能量中的繭,蓄勢待發。

5.靈活精小的展開模式

設計以單人騎乘為目標的輕型移動工具,前後輪從並行回到同一平面,由本體展開出握把、椅墊及腳踏,成為符合騎乘姿勢及需求的模式。








--------------------------------------

延伸想法:

設計至此的前提設定完成,
可為後續設計提供穩定的基底。

折疊車並不稀奇,電動車也很平常,
現在重點是探討車與環境的關係,
但並不是以此為設計核心,
設計的核心依然是「停」,
只是如果以「停」為設計原點,
那能否與環境結合或者適切的呼應,
就成了一切的關鍵點!

車與環保

世界各大汽車制造廠商展出的環保節能型汽車規格不同,品種齊全,既有小型生物柴油車,也有中高檔轎車。此外,還有一些混合動力概念車。

  各大汽車廠商競相推出環保節能型汽車的原因在於,原油價格上漲導致汽油價格長期居高不下、石油資源不可再生、全球氣候變暖給人類敲響了保護環境的警鐘,政府決策部門和汽車制造廠商必須考慮汽車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汽車制造廠商也順勢而動,以“環保”為賣點,吸引消費者,開拓未來市場空間。因此,環保節能型汽車面臨發展的良好機遇。

  環保節能型車主要有電動、天然氣、混合動力和生物燃料四種,主要特點是污染小甚至無污染。電動車在城市行駛沒有任何污染排放,天然氣車廢氣排放遠低於汽油車,混合動力車在市區用電力驅動可減少市區空氣污染,生物燃料車可減少廢氣排放80%。

  近幾年來,環保節能型汽車在一些國家發展速度較快。但業內人士表示,這類汽車雖有一定發展,但在國際市場上所佔份額很少,在本屆車展所佔比例不到10%就說明了現狀。這與發展環保節能型汽車面臨的困難有關:電動車因充電的限制無法遠行的問題難以解決﹔天然氣與石油一樣是不可再生的資源,而且需要遍及各地的充氣站網絡保障﹔混合動力車一車兩台發動機,自身重量增加,消耗大、價格較貴,短期難被普通消費者接受﹔生物燃料雖是從植物中提煉,但生產成本較高。

  但與前三種車相比,生物燃料車的發展前景相對較好。生物燃料是用谷物、甜菜、油菜等植物提煉出乙醇,與一定比例的汽油混合作為燃料。汽車制造廠商用現有技術和設備轉產生物燃料汽車比較容易,而且生物燃料供應網絡可用現有的加油站。

  法國雪鐵龍公司公共關系部負責人奧格女士在車展上對新華社記者說,雪鐵龍10多年前開發電動汽車已經具有一定規模,但由於始終沒有經濟實惠的辦法解決電池體積大和充電問題,現在把生物燃料汽車作為發展環保節能型汽車的重點。

  由於環保節能型汽車發展面臨一定困難,短期內難形成規模,因此,目前要減少汽車廢氣排放,主要還是靠汽車制造廠商不斷提高汽車技術含量,降低油耗等。(楊京德)

2010年1月2日 星期六

Prototype

題目:Prototype

概念:以收摺狀態為原型的機車。

以停車的狀態出發設計一台摺疊電動車,一個以與都市環境結合的概念機車。

詳細概念:
1. 以車停止的狀態為原點,設計與人相關-騎車,與環境相關-停車,兩種模式。
2. 大架構是最簡化機車運行的結構,延伸與人接觸的手把座椅腳踏,以及與環境延伸的停車柱。
3. 以停車的狀態為機車最原始的狀態,在不受騎乘考慮的因素下,設計與環境最好的結合方式。
4. 探討概念式的都會停車方式
5. 在車的開與收折之間不變的是機車最基本的主要架構,而這就是機車的原型。


問題點:
A. 車子的私有或者公用:若強調與環境的結合,設計公用機車會比較合理。但機車若非用於觀光用途,公用的優點將不明顯,對於這種可以是私有的交通工具,絕大部分的人仍會希望是自己的東西,或許是對車子狀況較有信賴感,又火者因為既然使用頻率高,合不自己擁有一台。

B. 若以私有的角度設計:若以私有機車的角度去設計,與環境結合可能會比較受人質疑,畢竟每個人的車或許不一樣。但也可以下一個前提:如果這就是未來的個人交通工具…。




流程:
1/03車與環境:在都市環境中尋求好的停車方式
1/04車與騎乘者:基於停車方式的結構再設計人騎乘的展開模式
1/05上課、定案
1/06外型確定 (e-mail確定)
1/07草模圖面 3D草圖
1/08草模 3D草圖
1/09草模
1/10草模
1/11草模
1/12上課 草模完成 3D模型
1/13版面 3D Rendering
1/14版面
1/15發表
1/16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