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8日 星期五

車與環境的關係

車與環境的關係:「科技依附於自然」






















一坪綠地:

半坪的花圃:平時是種植植物的花圃,可在路旁搭起一座綠牆,背面是停車空間。
半坪的概念:以停為設計原點的機車,是科技與環境的橋梁,是一個以依附綠地而生的概念。


整個來說透過與環境的關係,為「以停為原點出發」的設計找到了有意義的目的。
停,在這裡不是創造新的都市規劃,又一座很特別很未來的停車場,
而是以最簡單的方式讓停車,成為綠地的一部分。



車體形狀主視覺是從側面規劃,在摺疊的模式使前後輪並行,造型呈現寬扁,可以完全貼合花圃的背面。展開後摺灣的轉折點主要是為了配合人騎乘與車的三個接觸點。



問題:

在停放方式以「科技依附於自然」為主軸,目前提的是綠色圍牆的概念,
優點在於是可以延伸排列,適用於道路兩旁。

在此遇到的問題是,理論上因應不同場合會有不同的最佳停車型態出現,
是否要考慮多種可能提出不同的模式,或者就單一明顯的問題最改變?





概念再整理:


刻畫中的未來

在不久遠的2015年,政府以都市綠化為目標與車商合作開發一型以停為概念的單人交通工具。
在「科技依附於自然」的原則之下,「一坪綠地專案」以車廠設計車體,政府規畫停車空間,讓每台出廠的交通工具都能夠有對應的「另一半」。


一坪綠地專案


強調人與自然的共存共榮,每片規畫出來的綠地,都是由一半的自然以及一半的科技完成。
實行上:由政府主導都市規劃,配合合作車廠設計機車相對應的停車空間,並賦予率化的重要任務。

第一階段:「綠色圍牆」將停車架設計成花圃,面向道路兩側,種植善於集塵、淨化空氣的植物。可由單體做延伸至適當長度,花圃的背後則是車架停放空間,收於花圃內的車體,不只在視覺上完全貼平於車架,亦可以在雨天時受到車架的保護。此為設計交通的「終點」。

第二階段:「綠色生活圈」以居家附近的公園為圓心,在公園四周放置車架,拓展綠地的範圍,以及落實居家生活圈停車規畫,是設計交通的「起點」。

第三階段:「綠色都市」為計畫的最後階段,落實第一及第二階段後,完成一般都市交通的起終點設計,最後將計畫以「Prototype」原型車授權給市場製造符合規格不同型態的機車以符合民眾不同的需求。




專題短程時間表:


1/08 車體及車座3D草圖
1/09
草模
1/10
草模
1/11
草模
1/12
上課 草模完成 3D模型
1/13
版面 3D Rendering
1/14
版面
1/15
發表
1/16
發表



問題:

1.想請教老師過去做機車模型的過程
2.由於時間很緊迫,怕會做不完,東西又不小,希望可以早點動工。
3.發表因為談及與都市環境結合,是否需要做一個小比例的街道展示。
4.因為現在車體都還不算進入設計,只有一個大概,不知道可不可以用車體展1:1結構模型不做外型,但用2D手繪或是3D蓋車體外型,另外做縮比例的街道模型展示結合過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hat's your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