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現況

1. 原型

如果說最原型的機車概念就是一個動力加上一個方向,那麼在與人接觸之後,被賦予的種種功能,都可以說是這個原型的衍生。但隨著附加功能的越多,人越來越忘記,移動或許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回歸最初的原型,以RE-DESIGN的概念重新詮釋純粹的移動。

2. 原型的概念-摺紙的夢想

以童年摺紙回憶為概念,探討夢想的初始,機車的原型。

3. 紙摺

以摺紙的輕薄特性,設計一台個人的輕便交通工具。




這可以說是目前的三大方向,
也可以說是概念發展三部曲....,
也同時讓自己迷惘了= ="。

2009年11月23日 星期一

concept 06

這算是有點突發奇想的概念

Concept 06 : 紙摺

每個人或多或少在小時候都有過摺紙的回憶,

透過從簡單到繁複的手法,

呈現一個小小的幻想。


紙飛機,可以說是所有摺紙中最基本的,

透過隨手可得的紙,用最簡單的步驟,讓紙成了具有飛行能力的飛機,

當然,它無法自己具有動力,但是根據不同的折法,

竟讓一張簡單的紙不只是可以在空中滑行,

還可以有分成飛很快的、可以滑很久的,可以轉圈圈的。

摺紙不僅僅是讓紙飛,

它也不是真的能飛,也的確無法再裝載任何其他有點重量的東西,

但卻能承載了小朋友的幻想,飛向天空。



Prototype Moving。摺紙

我想設計的是一個以折紙為結構的機車,

傳達的是一個遙遠的童年,

以及運用最簡單可行的結構,達到最基本的移動訴求,

以及像折紙一樣,每個人都有自己摺出不一樣的地方,

讓這設計具有簡單外觀,又能夠有很大的幻想空間。



第一個可能會遭遇的問題是面臨結構及強度上的挑戰,

如果考慮現有鋼架結構,很怕會變成只是設計一個外皮,

希望可以有點像風箏的形式,外皮的折紙跟內部支撐結構是相輔相成。

但是又會怕說,因為這樣的概念導致結構變得很複雜,

因為最重要的訴求是簡單結構。

另外一個會遭遇的問題是材質,

雖然目前設計還未出來,但已經確定不使用大量的曲面,

以平面間夾角度的方式拼成。所以未必要使用塑膠外殼這類主要因應複雜曲面外型而生的材料,

另外也要考慮價格,目前還沒思考到外皮更換的可能性,

但也有一延伸概念是,將設計分長兩大部分:

1.摺紙的幻想空間(外型)  2.機車之心(動力及主要支撐結構)

這概念讓它變得有點像每個外皮具有不同功能,

但是每個外皮都要可以套用在機車之心上,

當然在此之下,每個外皮不只彼此區別要大、結構要更簡單最重要的是又考慮便宜跟收納。




雖然在理性的考慮下還有很多問題要面對,

但卻覺得這個方性似乎滿值得往下好好做。






概念思考中有想到BMW的概念車

但是實際上用這樣方法的可行性不高

效果跟技術考量都是




另外希望是比較靈巧的風格,強調個人移動、輕便 並思考跟摺紙屬性很相近的摺疊功能。


Escape From Tomorrow (A Day In the Life With Nigel Sylvester) from 13thWitness™ on Vimeo.



上面這台是自行車改裝,使用者透過自行改裝調整至對自己最好的形式。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concept 05

越探越多 越不知道要從哪個點切入

一直以來 其實都不是真正想要提供一個怎樣特別的功能

全世界每天多少輛概念機車被畫出

都在敘述著被賦予不同功能、不同生活型態以及不同族群的交通工具


我很喜歡去看見 人跟產品間細膩的情感

在交通工具上也是如此

當科技進步 工業發達 我們的產品不怕無法滿足需求 只怕滿足不了慾望


而我們又要怎麼去區別慾望跟需求呢?






「有時候我們做一件設計,並不是解決一個問題,而是敘述一件事情。」


有沒有可能,今天我設計一台機車,他並不是追求更好的性能,

沒有更多現在大家想的到的額外的功能,

而是個人渴望移動的那份慾望,被寄託在某個具有動力的工具,

我覺得那是我想要的。




但好像又說不清楚,他與現在單人交通工具的差別,

有些意義層面的東西,其實都在現在生活中,只是沒有被注意到。

如果特別去做一個把感覺強化出來,或許也是一種多餘吧?





老實說這不是一個怎樣實際的概念,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

實際的東西,可行的東西,太容易被做了,

而那些若有似無的存在,都被忽視了,



或許我也可以說,

這個設計對這個社會毫無幫助,

但我只想傳達一件事情,




人與速度間的原始感動,


那就是我很想探討的原型。

2009年11月13日 星期五

E-bikeboard




奧巴馬總統頒佈的新CAFE(汽車公司平均油耗)法規,給北美汽車工業帶來的衝擊是不言而喻的。新法規要求在2015年,轎車平均油耗從目前的 27.5MPG提高到35.5MPG。且不談汽車專家如何應對,單從油價瘋狂的俯臥撐,也不難看出未來的交通方式要有革命性的變化。奧巴馬油耗法規的推出,可能成為交通革命的催化劑。

瑞士研發的折疊電動摩托(E-Bikeboard)能成為流行的代步工具嗎?

E-Bikeboard?不知道中文應該如何翻譯。權且叫它折疊電動摩托車,辭可達意,但卻不傳神。世界手錶王國瑞士的發明家,研製了這種便利攜帶的電動車,並不是要代替公路上的汽車,而是要推廣輕便節能的代步工具。比起普通的電動小摩托車,E-Bikeboard 顯得小巧、精緻。這種價值2,000美元的車輛其實已登陸美國,並在亞利桑那州生產。

直徑18英吋的前驅動輪以電池推動。兩個小號後輪,提供了行駛平穩的性能。駕駛人可站可坐。鋁車身,玻璃鋼底板,高科技的外形設計,充份顯出了瑞士人的精細和智慧。連電池一起,總重量約為35公斤。折疊後可存放於小型SUV的行李艙。

功率一千瓦的型號,充電一次要4至5小時,時速超過20英哩,行程達22英哩。五百瓦的小功率機型,時速稍慢,但行程超過30英哩。行駛平穩,噪音低,可在12%坡度連續行駛,還可用於越野。

比起自行車,E-Bikeboard重心低,體積小,便於攜帶,老少咸宜。配置行李箱後,可承載整套高爾夫球桿。比起傳統的電動自行車,E-Bikeboard既好玩,又實用。

不過2,000元的價碼,讓多數人望而卻步。不過話說回來,瑞士勞力士手錶動輒也要上千元。E-Bikeboard如果能夠創出名牌效應,在美國應該小有市場。


文章所有權屬於:http://hk.epochtimes.com/9/7/7/102415.htm
影片連結:http://www.youtube.com/watch?v=bwMwiz6OTew

2009年11月10日 星期二

Project 02

引言

Private Transportation

一個只屬於一個人的移動空間

一個載著小小夢想到處遨遊的小船

一個在買不起大車前的過渡歲月

另一個在買起大車後投奔自由的方向

在不久以後 它訴說著它與主人的故事



個人的交通工具

不是強調它只能騎乘一個人

而是他只為了一個人而生 主人

它具有很大的擴充性 不是為了滿足所有的需求

而是為了更與主人相匹配


它 被認為是都市內移動最有效率的工具

活動距離甚至可以達幾百公里

具有收納空間的擴充性

具有都市騎乘的靈巧性

以及嬌小的體積便於停放


最終

它會是一台模組化的原型 讓人拼湊屬於自己的個人交通工具

概念敘述

呈現個人交通工具的原型,以模組分割功能,讓使用者自行定義「它」

概念解釋

還原個人交通工具的原型,由需求與生活型態來重新定義它的樣貌,而不在一開始就設定產品類別。檢視所謂的「個人交通工具」,發掘使用者的期盼與需求並以模組的方式設計成具有可擴充性。藉由讓使用者參與創造屬於自己的交通工具的模式,來思考人與交通工具之間更多的可能性。
設計可能進行的方向

1. 必須先澈底的以「使用者-需求-方法」重新認識在個人與交通之間的關係
2. 從各方面探討「個人交通的原型」,並不是追求精神或是造型上的純粹,而是尋求一個個人交通工具的「地基」,而其他的是地基上面的建築。
3. 歸類並定義所謂的「附加功能」,EX:更好的避震器or多大的置物空間
4. 以模組化的模式探討設計的主幹與其他附加的枝葉之間的可能性。

設計可能面臨的問題

1. 設計與一般市場上產品間競爭的優勢與劣勢?在已經完整的市場,使用者具有很多的選擇性但卻不一定有選擇權。
2. 設計能擴充的品項與程度能多大?一般直覺在性能以及附加的置物空間是最基本的擴充品項。性能的部份就目前而言就已相當盛行改裝車,置物空間上目前也越來越能夠越做越大。除了既有的認知之外,嘗試其他以「個人交通」為核心來思考的需求。或者思考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3. 設計的好處與壞處?模組化所面臨的問題?一般想到模組化會想到他的優點是擴充及替換性,但是相對的也要付出更多的空間及成本來解決互相結合的問題以及將每一個部份模組化。因此首先必須先考慮到可行性、必要性的部份來做取捨。

設計評估

1. 個人化效益 模組化的優勢必須明顯並且不會造成更多的麻煩。
2. 整體感 考慮任何可能的組合,讓結合與不結合具有一致性。
3. 騎乘原則 任何設計必須以騎乘原則為最大前提。
4. 成本 即便是概念設計,仍須考慮模組化所帶來的問題。
5. 使用者適應性 綜合1-4點的總評估

2009年11月9日 星期一

concept 04

Private Transportation

一個只屬於一個人的移動空間

一個載著小小夢想到處遨遊的小船

一個在買不起大車前的過渡歲月

另一個在買起大車後投奔自由的方向

在不久以後 它訴說著它與主人的故事



個人的交通工具

不是強調它只能騎乘一個人

而是他只為了一個人而生 主人

它具有很大的擴充性 不是為了滿足所有的需求

而是為了更與主人相匹配


它 被認為是都市內移動最有效率的工具

活動距離甚至可以達幾百公里

具有收納空間的擴充性

具有都市騎乘的靈巧性

以及嬌小的體積便於停放


最終

它會是一台模組化的原型 讓人拼湊屬於自己的個人交通工具

2009年11月5日 星期四

concept 03

Prototype,指的是原型,事物的基本樣貌。

如果說自行車的原型,就是將腳踏力量轉換成前進的動能,
那機車的原型就是將引擎的動力轉換成前進的速度,
汽車,就是將引擎的動力轉換成前進動力之外,再加上一個遮風避雨的外殼。

這樣子的定義或許大家認同,但卻充滿問題。
即便它們最初的目的都是為了移動,但是當移動對我們來說已經不是問題,
這些工具還能帶給我們什麼?

為什麼在機械動力普及的現在,自行車反而成為一種風潮。
為什麼汽車不再強調提升更多的動力或是更堅硬的外殼,反而走向室內的互動空間。

依據不同的特性,交通工具逐漸有了他們所詮釋的生活型態。

自行車,一個健康樂活的生活型態;
汽車,有的是以家庭為訴求,有的則是雙門跑車的時髦,但都是搶掉一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而機車呢?

哈雷重型機車,訴求粗曠的手工感,一種獨一無二的自由象徵,
競賽型機車,挑戰人體操控極限,
城市速克達,輕巧方便都市生活,

還有呢?

2009年11月4日 星期三

Project

Project 01

-----------------------------------------------------------------

題目:

我的行李箱是機車

動機:

在不遠的未來,機車逐漸不再成為主流交通工具,但它以小體積與優異動力輸出的特性,
卻可以運用在不同的生活之中。

概念:

將電動車與行李箱做結合,不只載運行李,更輕便了旅行。

設計可能方向:

將電動車小體積的優點與旅行用的行李箱做結合,使用者可以利用行李箱裝載必需品,
主要仍是以搭乘大眾交通工具為主,到較偏遠的景點,可以使用與行李箱結合的電動車代步。

設計考量與評估:

1.電動車與行李箱的比重虛省甚評估,電動車比例過小,提供過小動力在必要時成效不佳反成負擔,提供過高動力則在不需要的時候則造成過多重量負擔。

2.機車的支架如何合理的與行李箱結合,收納及使用時都不怪異。
-----------------------------------------------------------------

2009年11月3日 星期二

concept 02

當時過境遷,機車已不再是交通以及運輸的重要工具之一時,機車對人來說還有什麼特別之處?

機車在交通及運輸上一直都是介於汽車及自行車之間,它擁有足夠的動能輸出,又具有靈活嬌小的身軀,兩輪的特性讓他更適合在穿梭、過彎。比起汽車,機車在城市裡顯的靈活方便許多,但卻不如汽車來的舒適。雖不如自行車輕巧,戴具動能的自動性以及具一定量的裝在空間,讓它被定位成最適合的單人移動工具一點也不為過。

但在大眾交通運數工具越來越普及的未來,機車在交通方面並沒有被強力需求的價值。除了它獨有的-私有性。

私有性是一個很難被翻譯的名詞,它並不指機車只能被一個人使用,或者他一次只能一個人使用。而有點像忠犬一樣,對它的主人來說,它是最好的。儘管每台同型的車出廠規格相同,但往往經過一段時間騎乘之後,引擎的輸出能力,油門的反應,煞車的感覺,卻產生了差異,而這差異卻無法被量化,只有當主人使用的那一霎間,才會去感受到,「對,這是我的車。」

我想要做的是一台不會被取代的機車

我並不是自信於能掌握夠吸引人的造型能力或者是日新月異的科技技術以及不同世代的使用者心理。而是我確定惟有當使用者對任何產品產生認同以及共創下一些可以被稱作釋回憶的經驗時,這個產品才具有無法被取代的價值。

先短暫跳脫功能的思維,當我在思考人如何與機車產生認同的過程,我想到的是所謂的「共同生活」。機車與人在生活中,人適應了機車的性能、前後距以及車體寬等等,而當人越來越能夠適應車子的一切,達到所謂「人車一體」。然而在這過程中其實主要在改變的是人,而不是車子。

有沒有可能人車一體,是人與車的「相互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