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藍色革命下的交通工具設計:電動車的市場

油價高漲,的確可以見到電動機車要路上能見度有所提高。除了在政府強力的推行下,為何電動車仍然無法成為市場的主流?

(free-hand)




之前在YMRT面試的時候被問到這類的問題,而我無法用英文解釋真的很可惜。今天忽然想起這件事情,索性就嘗試把它簡單扼要的寫一下。當然有些想法,算是工作過才又更了解的,學生和業界的思維真的不一樣。


1.為什麼電動車無法成為主流?

從環保端來看,電動車是勢在必行的。畢竟不管石油的價格或存量來到了多少,燃燒汽油驅動都是一件既不環保又不合理的方式(所謂不合理是指汽油作燃料大概只達到它可以提供效益的幾%)。但是對使用者來說,使用燃油動力交通工具已有習慣性、依賴性以及信賴。如果使用電動交通工具無法明確明顯的和傳統動力車做區別,會有意願使用者將是非常少數。也因此才看的出來為什麼各國政府要提倡或是提供相關的減免方案來吸引消費者。

2.電動車與燃油動力車的區別在哪裡?

除了驅動動力不一樣之外,幾乎沒有甚麼改變。應該說,目前是這樣沒錯。從前為什麼獸力車或動力車可以取代自行車或人力車?是因為省力跟省時,所以原本的市場被取代掉了。幾年前開始自行車又捲圖重來,因為自行車的市場從代步工具轉換到運動市場,針對假日需要健康休閒運動的族群。所以他又重新找他自己的定位-樂活嘛。如果新一代的產品不是改良了前一代的產品,那它勢必是針對某一群特殊需求的族群而設計。

電動車對於燃油車其實無異於消費者,除非有一天政府針對燃油動力的交通工具做管制。所以的確就策略上來說,無法一次全面性的取代市場。但是就像MAC VS PC一樣,就功能來說,他們只是作業系統的不同,我們也可以看到因為PC的自由度所以PC是市場的大宗。但是MAC並沒有倒下,MAC在一開始的時候走向社會中高階層的族群,與PC普羅大眾作區別。MAC在設計上不讓使用者拼裝,降低了自由度,提升了完整無錯誤性。將市場完整的切割成兩塊。隨後當然MAC專注於他自己品牌的DNA而不像PC著重於軟體作業系統整合,而發展出他自己的優勢,並在近幾年透過一系列的產品達到巔峰。

而電動車與燃油車也是如此,不只是在設計上更加的未來感。如果只是外型的話,任誰不能設計個漂亮的外型?這幾個月MBA多了一堆對手,無論在外型與硬體都有一定的挑戰力。但是為什麼MBA不同於其它者,這是想了解電動車設計及市場發展的人應該好好想的。

3.從小做大

我無意讚揚MAC,但他是一個成功的參考。電動車不應該只當作一個產品品項來設計。真正來說,電動車是完全不一樣的技術以及思考方向。電動車的設計者不能只是說車子是使用電力驅動就說是設計電動車。雖然他的動力是用電力驅動,但他設計上仍舊只是個速克達/打檔車/重型機車或是汽車。不能想說,因為未來趨勢是走向電力驅動,所以使用電力驅動。如果是的話第一部大賣的平板電腦就不會是IPAD了。

Think different,不只是想要去做一個不一樣的設計。與其說是為了使用者,不如先去挖掘電動車的市場定位。而不是把某某車動力換成電力驅動。



那時在YAMAHA面試,我針對了所謂的都市交通做了報告及設計。簡單來說,因為種種太多繁雜不及備載,我將市場切割成三大族群,而我做了其中一種設計。我想表達的是如果電動車想要全面取代燃油機車或是找到他自己的市場,必須依序做完這三種切割出來的市場,而我做了一其中一個看起來最微不足道的,所以我沒有被錄取(?)。

但是事實上,我覺得那才是市場的切入點。針對大眾使用型、類似速克達那型,不可能一蹴可幾。也不是那麼容易完善的。就像現在MAC佔領了整個平板電腦的市場,你要拿甚麼去跟他競爭。你說你的系統優秀。對使用者而言,就只是兩個不一樣的系統罷了。

"Why" is the more important thing.


(free-hand)

這是我在針對電動車未來發展所提的其中一個概念,這個概念是想從輕量化及模組化外觀來做逼近。在8月份畫完之後好一段時間沒再繼續了,所謂輕量化最簡單的就是留下必要的、設計可選擇增加的空間。模組化的部分我自己覺得是一個滿新的想法。偷偷藏一下等東西都完整再一次看吧!(笑)當然啦,上面這個設計,其實也還不夠好(所以才說不完整),至少就外型來說,他依然沒有突顯出他的兩項特點,超輕、超模組(超模組是啥用語)。










5 則留言:

  1. 我覺得電動車不能流行的原因是
    1. 油價目前還不算貴,而且大家不願意改習慣(不用電動機車的時候要充電,長程使用要有備用電池)
    2. 還沒有相對應的設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的充電(停機車的地方加裝充電設施,便利商店可以租用充電電池),讓電動機車的使用者可以和加油一樣方便。
    但是我覺得就台灣而言,電動機車取代使用汽油的機車會相對其他國家還要有優勢,因為台灣相對的人口集中,一旦有一小部分的人購買,硬體設施可以很有效率的被應用,台灣又有非常方便的"便利商店"可以提供幾乎全島的服務(電池供應)。而且通常機車的航程都不會太長,需要的電量也不需要太多,所以不需要常常更換電池(只要在不用的時候充電就好),我認為機車的更換率也挺高(與轎車比),一旦開始普及,10年之內可以幾乎取代完成。
    總之我認為,總有一天電動機車取代化石燃料的機車是一定會達成的,只是時間的問題。

    回覆刪除
  2. 關於你的模組化,試想想看台灣人組裝桌上型電腦的習慣,如果你能把電動機車做到那種模組化的方便性,我覺得那可以是台灣繼電腦產業之後能讓台灣再度走上國際的產業

    回覆刪除
  3. That's right.這也是為什麼大陸可以推電動車,因為政府說要推就推,由上往下貫徹。但畢竟是不同情勢的國家。就連在歐美如此重視環保,電動車依然是只做在輕型代步(類似自行車的市場)或是概念階段。電動車技術成熟已經是幾百年以前的事情了,但是中沒能推的起來。其中一部份就像你第一點講的,油價還不算貴,或者說,現在汽油感覺還夠用。電動車與燃油車又沒什麼差異,為什麼要換?其次才是充電機制。所以我還是認為,除非政府願意推電動車(相關法令),不然電動車在設計上,必須思考能否/如何帶給使用者不一樣的life style.

    "WHY" is always important to user.

    回覆刪除
  4. 我認為不要指望政府能夠為你做甚麼而能夠成功,而是你們能夠迫使政府做甚麼,政治系統只能讓政治人物去做保證能夠成功的公共建設,至於有風險的建設,只會被讓競爭對手罵圖利廠商和浪費納稅人的錢而已。

    回覆刪除
    回覆
    1. 2年後 台北市UBIKE系統莫名大成功..

      刪除

What's your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