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9日 星期五

Final草案

未來都市概念單人交通工具設計


前景:

一個由政府主導與業界車廠配合,用以解決都市環境問題的設計,
同時兼顧都市景觀、車體輕巧以及綠化等重要目標。


概念:

以租用車為前提設計單人站立的輕便電動車,在收摺的時候成為一個完整的輪廓,
並透過重複排列圍繞都市各種綠意花圃,達到人、車、環境一體的遠景。



設計特點:

外型:以最簡單的線條連接人與車以及收納時的關鍵點,以直線切線做出俐落乾淨的形,
以達到符合"租用車"的低成本前提。




收納:

摺疊時只須調動後叉以及手把(尚未做),並有一提把可供使用者必要去拖行時使用。



 車體尺寸:




展開全長:1600mm
展開離地高:1050mm
展開最寬(不含手把及踏墊):150mm
展開軸距:1200mm
前叉角度:72度

踏墊最長:360mm
踏墊最寬:150mm

手把高度:900mm
手把離身體距離:300mm






















摺疊車體最大高度:1200mm
摺疊握把高度:約800mm(有很大的容許空間)
摺疊車體拖行時最低高度:1000mm



車體展開正側視圖:


車體摺疊正側視圖:





評估:

Target:與環境結合未來 大眾 中短程 便利 運輸系統







與環境結合:收的型態是能夠成為環境的一部分→圍繞花圃成為外觀
未來:以電動車、輪內馬達的技術 簡化車體
大眾:可因應絕大多數使用者做適度可調整尺寸的設計 ( question )
中短程:輕 小 站立騎乘
便利:開與闔簡單俐落 從停放到騎乘 直覺操作


這次修改上次的案有兩個四個重點:




1.馬達的大小:由於是中程偏短程的移動距離,人又是站著使用,所以速度必定不快,
以現有技術來說能夠提供40公里做有時速的馬達已可相當輕巧,如不要求大馬力扭力輸出,
目前安置的大小在未來應該很合理。

2.用一個手法設計外型:相較於之前幾案都有前中後三段分開的跡象,這次希望用一個很乾淨的方式處理全部的形,雖然目前都是走直線,但是不排除在前叉上方黑色的外殼改成小曲面。另外預設整體都把零件(電池、速度控制器之類)包在殼裡面,讓外面看起來很乾淨。


3. 分離式前叉:有鑑於騎乘偏低速,先前設定的前叉角度過小,容易造成轉向不足或是操控不靈敏等問題。因此這次希望可以將前叉利用萬向接頭的方式來連上圖接紅色路徑,可以保有車體適當的傾斜度以及前叉角度。


4.車體尺寸:

收納時後對角線長度是1200mm左右,直立高度含輪胎是1300mm,但拖行的時候因有斜度,
最低可以到1000mm。原本有考慮更小的車體然後是做可以伸長調整的,
但是思考的一個大眾用的電動車基本上應該是屬於一個族群一個尺寸的情況,
比如說男、女、老人,如老師所提及的在荷蘭平均身高較高的情況,
如果坐可調整的那比較小的尺寸對她們應該也沒有用。

因為車輛也不是依個人訂做,所以在大量生產的情況下,應該也可以做到在不同國家有不同的size。

以上是我後來的想法。



調整:.

外型上後續的調整可能會讓從頭到尾的寬度不一樣,現在事都用一樣的看起還可能會比較死。
再者是前叉上面是否要用曲面,這我自己其實沒甚麼意見。
我比較希望可以再改的是,可能透過簍空或是其它的方式,讓車體看起來更輕小些。

手把的部分希望可以越簡單越好,如果可以不用摺更好(好像不可能),目前有看過很多自行車手把是用快拆的,但是拆下來跟手把的管子中間還留有鋼索連接(如下連結圖片的手把)。

圖片連結:http://www.tuvie.com/wp-content/uploads/mode-folding-bike2.jpg

當然用這做法應該會有智慧財產權的問題。



所以手把的部分目前還在思考中,以上~

1 則留言:

  1. Hi 紹群
    以下3點,是我在看你設計時所注意的重點
    你也可以以此評估自己的設計
    1.車體是否輕巧與整體要傳達給使用者的質感
    2.許多車輛組合後的觀感
    3.使用者折疊車輛與拖行的方便性

    看完後的建議如下:
    1.目前細節的部分很有看頭,如前輪部分的設計,後輪踏板的細節等,很扎實。但因為你希望整體以一元素做設計,卻使中間過度的造型顯得僵硬了點。建議目前大型不變,思考不同拆件的方式跟修改曲線豐富造型
    2.外凸的把手,是否方便使用者拖行,可否做模擬?
    3.可否模擬許多車體組合後的設計?

    廖柏晴

    回覆刪除

What's your opin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