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探越多 越不知道要從哪個點切入
一直以來 其實都不是真正想要提供一個怎樣特別的功能
全世界每天多少輛概念機車被畫出
都在敘述著被賦予不同功能、不同生活型態以及不同族群的交通工具
我很喜歡去看見 人跟產品間細膩的情感
在交通工具上也是如此
當科技進步 工業發達 我們的產品不怕無法滿足需求 只怕滿足不了慾望
而我們又要怎麼去區別慾望跟需求呢?
「有時候我們做一件設計,並不是解決一個問題,而是敘述一件事情。」
有沒有可能,今天我設計一台機車,他並不是追求更好的性能,
沒有更多現在大家想的到的額外的功能,
而是個人渴望移動的那份慾望,被寄託在某個具有動力的工具,
我覺得那是我想要的。
但好像又說不清楚,他與現在單人交通工具的差別,
有些意義層面的東西,其實都在現在生活中,只是沒有被注意到。
如果特別去做一個把感覺強化出來,或許也是一種多餘吧?
老實說這不是一個怎樣實際的概念,
可是不知道為什麼我覺得,
實際的東西,可行的東西,太容易被做了,
而那些若有似無的存在,都被忽視了,
或許我也可以說,
這個設計對這個社會毫無幫助,
但我只想傳達一件事情,
人與速度間的原始感動,
那就是我很想探討的原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What's your opinion?